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蔡甫昌-把握人生的賞味期

十月 8,2018

如何讓生命過得有滋有味?《病人自主權利法》讓醫療除了維持人的健康以外,也能幫助病人跟家屬開啟「生死」的對話,在生命的賞味期內,活得更好。

 

 

 

過去30年來,台灣的醫療環境有很多的轉變,台大醫學院醫學教育暨生醫倫理研究所教授蔡甫昌指出,在病人自主方面,法令已明定保障病人「知」的權利,醫學倫理也提倡醫療人員應主動暸解病人及家屬的想法,甚至幫助病人跟家屬去開啟「善終」這個不容易的對話。

 

台灣的人口結構逐漸老化,老年人必須面對的疾病例如失智、因中風演變成不可逆轉的昏迷等,這是每個人未來都必須面臨的處境,也因此每個人都需要《病人自主權利法》,讓一個清醒、理性、有決定能力的病人,有預先拒絕無效治療的權利。

 

在美國,有些人因為宗教信仰而拒絕輸血,這樣的拒絕權是受到憲法保障的權利,即使拒絕輸血因而死亡,醫生、病人、家屬也都必須接受這樣的結果。在台灣,醫療的介入也應該要適當,《病人自主權利法》的特殊拒絕權,就是讓人們重新去定義「生命」。

 

如何定義生命?蔡甫昌教授也引用釋慧開法師的說法,生命是有賞味期限的,「不要過了賞味期,還要再過度去延伸它。」過度的無效醫療,會讓生命滋味盡失。醫療的目的總是希望生命可以變得更好,不是只有物理性的來延長生命,應該從精神層面、社會層面、心理甚至於靈性層面,來幫助病人追求善終。

 

而善終也不是只著重在生命的終點,蔡甫昌教授以他身為家庭醫學科醫師的角度來看,在醫病互動的過程中,幫助病人有健康的身心,並且能夠實現他的人生目標,這也是醫療除了維持健康以外,更能夠發揮的附加價值。

 

想了解更多《病人自主權利法》請點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