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江綺雯-向死而生,活出意義來

十月 8,2018

許多人會疑惑,台灣既然有《安寧緩和醫療條例》,為什麼還需要《病人自主權利法》?區別在於《病主法》完全以病人的角度出發,精細、至善地保障病人自主意願,同時也照顧到醫療人員的尊嚴。

 

 

 

監察委員江綺雯過去推動《安寧緩和醫療條例》的契機,是一場「台灣安寧療護之母」趙可式博士的演講。

 

民國八十二年左右,趙可式博士學習臨終照顧後歸國,應中山大學教授之邀,到高雄聖母天主堂演講,江綺雯正好坐在台下,聽得忘我,在台下認真抄筆記,一坐就是一整天。「那感動的原因是她講的道理是愛人的,她是助人的,而且是救人的。那沒有比愛人、救人、助人更好的一件生命意義,所以那時候我開始關心。」

 

7年後,《安寧緩和醫療條例》三讀通過。

 

江綺雯以多年跟醫界溝通的經驗指出,整個醫學的訓練往往都是醫「生」,缺少如何面對死亡的思考。因此人民需要知道「你生病你遇到什麼?如果你遇到那麼大的病的時候,你怎麼來面對你自己的抉擇?」甚至也要思考如何跟家人在「善生、善終、善別」的過程獲得圓滿。

 

江綺雯也提到過去在推動《安寧緩和醫療條例》時,是站在醫護人員與醫院經營的角度,同時也尊重末期病人的意願及權益。2015年《病人自主權利法》三讀通過,完全尊重病人的自主意願,她認為立法院榮譽顧問楊玉欣是一個關鍵人物,「玉欣她不一樣,玉欣自己是一個有重大疾病的人……」精細、至善地維護病人自主,同時也照顧到醫療人員的尊嚴。

 

江綺雯引用哲學家海德格的名言:「人是向死地活著的。」人的一生是往著死亡的路程在走,向死的存在,所以每過一天,就接近死亡一天。江綺雯相信通過《病人自主權利法》會讓人重新思考生命與死亡的定義,「這個美好的未來是會來的,同時我又不會愧對天、地、人,我自己要活出意義來。」

 

想了解更多《病人自主權利法》請點我